朗陶林隨筆    作者:林興華    2009.07.26   21:43于花蓮富源


        陶瓷藝術的美是通過亙古的泥土,新升的火,加上數不清的試煉,才能將完美的質感展現出來的,先民曾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,追求「類玉似冰」的美,青瓷是其代表,除青瓷之外,其他各釉系更此起彼落的在大地上各領風騷,就在先民無止境的探究中,為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促進它不停的創新,以迎合高品味生活美學家的審美要求,而這種審美觀則根植於儒、釋、道的人文思想體系,講究的是「以心為器」是深層次的、有內涵的、脫俗的、耐人尋味的美;注重的是意境,而非泛泛的表相問題。


        所以鑒賞玩味陶瓷藝術品,不僅要看器形與坯色,更要看各個部位斑點的細微區別,要先從釉面斑點中讀出有價值的信息,再對整體效果作出評價。特別是要在強光下(陽光直射最好)觀賞。因為有很多係因為窯變、曜變而呈現紋理、斑點、色澤在陽光照射下會明顯放出異彩,這種質感要求是高品味的、是得天獨厚的,常具有懾人心魄之美。 


    優質的陶瓷作品其形態和色彩都有個別明顯的差異性存在。由於是在窯中燒製天然形成的,而釉的應用又常隨個人喜好、機理之不同導致不同變化,可知紋理、斑點、色澤多是隨機分佈的,而且其形態與色彩又受坯、釉、窯溫和還原氣氛嚴重制約,所以要想看到一件紋理、斑點、色澤分佈既恰好、清晰度又高、達到理想狀態是很難很難的,這似乎也只有身經百戰、身歷其境的陶藝家能通曉其中三昧。


    美學上把表相的膚淺的美稱作「假美」,而深層次的有內涵的美才稱為「真美」。其實,越難燒的釉色,就越敏感,其個性也就越突出。那種自然、脫俗、靜謐、孤高、簡素、自在、從容、婉約等等這些與生活美學精神內涵相符的質感,就常隨著作者的心境及認真努力而充分展現出來。由於難,它就稀少,就有個性,就耐久,就真美,也就可貴。或許就因為如此,千百年來,「難能可貴」這句話常作為優質藝術品的註腳。

        我潛心研究青瓷釉、鈞窯銅紅釉、天目釉多時,在沉耽於陶藝之餘,卻也常意識到以今日科技及客觀條件,「若還做不過古人,那就太對不起古人了!」而我也常以這句話自勉!

 

 

購買網址: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1109081562261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1109081567098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11090816688110


朗陶林釉藥集珍:(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)

灑金釉之謎


『灑金釉』是以高計量的氧化鐵成份滲在釉中,在1230℃~1280℃的高溫與燒成氣氛控制下,經過十數小時,均勻的得到無數微小金屬鐵結晶,感覺彷彿是夜空中滿佈閃爍的星辰,珍貴的是這些晶體不是在釉的表面生成,而是懸浮在釉層中,因此當光線照射時,更能反射出閃耀奪目的光芒,與自然界的砂金極為相似,所以又稱之為『砂金釉』。
『灑金釉』優質作品在於不僅具有金屬光點而已,而是其光點會因微幌而產生眩目的、鮮活的閃爍光澤,且在強光下更能呈現多層次、多色彩的光芒,閃閃動人,就像看見一座天體宇宙中燦爛耀眼的銀河。

*素雅的黑釉:


釉中含鐵(Fe)元素為著色劑,份量高達8~10%,以高溫約1,200℃之強還原焰即可燒成黑褐色,稱為黑釉。它是由周朝初葉發明醬色釉延伸研發而得,在燒製中倘控制不好(稍有氧化)則釉色不甚黑而呈灰黑色。東漢(25A.D.~220A.D.)創製黑釉,後各朝代均有盛行,其中以宋朝建窰之黑釉盞最為人所熟悉及讚賞,"色黑而滋潤",上乘者亮可照人,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,日本人稱它為天目釉。


*天目兔毫釉:


所謂"兔毫",就是在黑色的鐵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文,紋理如兔子身上的毫毛,為宋代天目黑釉茶盞中最為流行和特殊的品種。它的形成,是由於在燒製過程中,釉層裏的氣泡將鐵質帶到釉面,在1280~1350℃的高溫下,因釉層流動時,富含鐵的部分流成條紋,冷卻時便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,極為絢麗奪目。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曾有「忽驚午盞兔毛斑,打出青翁鵝山酒」的詩句,宋微宗在《大觀茶論》中寫道:「盞色貴有青黑,玉毫條達者為上」,對兔毫釉大加讚賞。


*天目油滴釉:


油滴天目是在黑色的釉面上佈滿許多閃亮的圓星點,恰似水面漂浮的油滴。根據圓星點顏色的不同,也有金油滴、銀油滴之稱。有些天目油滴盛茶會閃金光,盛酒則閃銀光,那都是可遇不可求,別具風格的作品。它的形成,是在燒製過程中,於1280~1350℃的高溫下,釉層沸騰時,富含鐵的元素轉化形成圈狀的紋理,冷卻時便凝聚形成具美感的小晶體,巧色極為奪目,為宋代獨具特色的釉種之一。油滴釉表面遍佈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屬光澤斑點,小的如針尖般,大的直徑達1釐米,色澤呈金色或銀白色,但能做到釉面光亮、星點圓潤者仍如鳳毛麟角,萬分難得。

   
*富貴吉祥鐵紅釉:


鐵紅釉創燒於元代,在明、清又發展出"祭紅"、"珊瑚紅"、 "美人醉"之類的品種,其特點是釉色光潤明亮,有的在淺紅色中還映出疏密的金銀色暈,或金點結晶,色調鮮豔無比,故當時有人用"紅似朝霞欲上時"的詩句來讚美它,鐵紅釉在釉方調配中以石灰石、碳酸鋇作為媒熔原料,以碳酸鎂、碳酸鈣作為補助劑,並以氧化鐵作為釉方主要的著色劑。如果在施釉厚薄上控制得宜,窯燒1280~1350℃溫度曲線控制得當,始可燒出賞心悅目、具有富貴氣質大吉大利的鐵紅釉。


*窯變釉的魅力:

窯變釉即器物在窯內燒成時,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,經氧化或還原作用,出窯後呈現意想不到的色、彩、形、音、質等特異變化,既說不出原因,又不能在生產中重複其結果者人們稱之為"窯變"。俗語有"窯變無雙",謂其變化莫測,獨一無二。古之"窯變"是眾多器物在同一條件下製作燒成,卻產生出現的某些變異現象。這與今時人們因未曉釉藥變化或亂加亂滲產生莫測變化而誤以為是"窯變",在認知上有很大不同。
有人說窯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,那時浙江地區燒造的原始瓷青釉器上就已出現乳光斑,明代之前,窯變曾被認為是不祥的"怪胎",尤其是官窯出現窯變,大多被砸碎。此後,人們的審美觀念改變,開始反向思考,發現窯變有一種難於言喻的獨特美,有的七彩繽紛或如夕陽晚霞,或似秋雲春花,更有大海怒濤,萬馬奔騰之象,因而重新看待這種難得的藝術瓷釉。而某些因窯變而使釉面造成的缺陷美,看久後反而讓人回味無窮,甚至有了"娃娃面"、"美人記"之類的美稱。到了清代,窯變已被視為一種難得的祥瑞,是上蒼特別給予的祝福。
日人說的「曜變」,其所指應是釉面因光線照射而呈現色彩的變化之謂。也就是說釉面上會有變幻的七彩出現、特別耐人尋味,其燒製難度也較高,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。  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